Friday, May 01, 2009

Taiwanes Red Tilapia (Ping Tung, Taiwan)

台灣紅尼羅魚養殖







Taiwan Fish Farm

台灣農場(1)
台灣農場(2)

Saturday, October 27, 2007

充滿陽光的柬埔塞小朋友


菲律賓

菲律賓隨行安全人員--民答那峨島 by Eric Kang



草蝦種蝦

PSB

PHOTO SYNTHETIC BACTERIA

Feature:
1. Purify pond sludge and water, maintain stable water quality.
2. Due to rich nutrients contents in the bacteria, PSB is suitable as fry feed for fish, shrimp or eels.
3. Promote growth of beneficial phytoplankton, Increase level of dissolved oxygen and stablize water quality.
4. Purify sludge which causes disease, and prevent diseases in fish, shrimp, or eel.

Recommend dosage:
1. Each 1000 square meter of pond (water depth of 1 meter)apply 5 liters of PSB, afterwards, reapply PSB every 2-4 weeks.
2. If the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es or feeding reduces, apply every 7 days.

Usage:
1. Measure the required PSB, dilute in 10-20 times of pond water, and spread into the pond evenly.
2. Promote feeding, reduce pollution from excretion. Mix 20 c.c. per 10 Kg of feeds.

Ingredient: Photo Synthetic Bacteria, etc.

Sunday, January 14, 2007

世界最大的養蝦農場 -- DCD INDONESIA










Depasena in Indonesia

參觀請連結:https://www.limshrimp.org


Wednesday, December 20, 2006

Export for Shrimp feed & Fish feed



We have 5 production lines and capacity about 8,000 mts per month.

Please contact us: +84-61-560028 (Mr.Tony Chen)

Harvest Feed Mill in Vietnam

Monday, November 20, 2006

Malaysia farm -- fish cages

海上養殖場

海口補給站

海上補給

海上補給

Malaysia 小朋友

蝦苗專用飼料 (Artificial Micro-Feed)

魚蝦苗專用微粒人工懸浮餌料 (Artificial Micro-Feed)
SA-FRY FEED No.0 (150-100 mesh)
SA-FRY FEED No.1 (100-80 mesh)
SA-FRY FEED No.2 (80-60 mesh)

成份分析 Proximate Analysis :


Crude Protein 45-50%
Crude Fat 6% min
Ash 16% max
Crude Fiber 3% min
Moisture 10% max

主要原料Ingredients of formula :
Digested fish meal, Soya protein, Squid meal, Scallop powder, Cod Liver powder, Yeast,
Lecithin,, Cod Liver oil, Organic minerals, Vitamins, Attractants, Vit & Mineral Mix.

用法和特性Usage & Feature:
1.This feed is a type of micro-feed (SPRAY DRYING SYSTEM), has stable flow ability and stability in water. Can maintain original feature for long time in water, thus no pollute water.
2.Micro-feed has stable nutrition, strong attractive, can promote fish fry’s intake ability.
3.It’s an artificial feed made by expanding procedure. Enhances smell sense& appetite. By adding cholesterol
and Enzyme, promote fish or shrimp to digest and absorb.
4.For feed adding immunostimuants can increase non-specificity immunization of phagocyte and interferon increase ability to against all kinds of disease in fish/shrimp.
5.This product has can replace nature feed ; Skeletonema, Rotifer, Artemia and Copepod, Suitable for feed to all stages fish/Shrimp fry.
6.When feeding, we recommend mixing all number of feed, prevent smaller fish/Shrimp fry expose.

主要功能Functions:
1. Fermented feed , Easy to digest.
2. High nutrition , Hydro-stability.
3. Reducing size differences and cannibalism.
4. Reducing artemia demands.

包裝Package :
1Kg/Bag /10Kg/ CTN

保存期限 Shelf Life:
24 months from production date.

注意事項Cautions:
1. Please store in dry and cool location.
2. After opening sealed envelope, avoid the humidity.

Papua

Papua

Papua

Papua

Papua

Manado Indonesia

魚粉品質的判斷與鑑定

A.儲存期間品質之變化
高蛋白高脂肪之原料易受環境影響而減低其價值,魚粉即為典型例子,魚粉儲存期間造成品質下降之現象有如下數種:
(1)黴 害
高溫多濕,儲存條件不良下易發生,發黴之魚粉失去風味,減低嗜口性,降低品質,並有中毒之虞。
(2)蟲 害
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蟲害,日曬製品易生蛆。乾燥製品常有昆蟲著生,卵、幼蟲、蛾均有,造成失重,降低養分,其排泄物亦引成毒害。
(3)褐色化
貯存不良時,表面便出現黃褐色之油脂,味變澀,無法消化;此乃魚油被空氣中氧作用而氧化形成醛類物質,再與魚粉變質所生之氨及三甲胺(Trimethylamine)等作用所生之有色物質。
(4)焦 化
進口魚粉因於船艙中長期運輸,魚粉所含磷量高,易引起自然發火,所造成之煙或高溫使魚粉呈燒焦狀態,雞食後易引起食滯,應多加注意。
(5)鼠 害
鼠害損失亦大,啃食損失及排泄物污染外,並傳播壁蝨及病原菌。
(6)蛋白質變性
通常儲存後總蛋白不變,甚至有增加之可能(無機氮增加),但蛋白質的消化率會減少,並有氨臭產生,造成家畜拒食。
(7)脂肪氧化
形成強烈油臭,禽畜拒食,且破壞其他營養分。
B.製造與品質
製造時要注意原料的鮮度,蒸煮時間及乾燥的溫度。急著處理時,常縮短蒸煮時間,致未煮熟,且組織所含油脂無法分離完全,蛋白質之熱凝固也不夠,於是壓榨機不能徹底乾榨,乾燥亦不易進行,所得製品大多是顏色太深,脂肪含量過高的劣質魚粉。乾燥溫度太高或加熱不均勻亦易引起蛋白質變性或焦化現象,導致胺基酸成分及利用率之降低。製程中添加抗氧化劑與否對品質影響亦大,添加後可延長保存時間,避免變質,並可改善脂肪利用率,提高熱能10~20%。
C.品質鑑別
(1)一般性
就製造方法而言,間接加熱者優於直接加熱:就原料而言,全魚所製者優於魚雜所製者:就魚種而言,深水魚優於淺水魚(蛋白質較低),鹹水魚優於淡水魚(泰國等、印度產屬之);就鮮度而言,在船上製造的比在陸上製造的好;就台灣產魚粉而言,多為魚雜所製,原料亦不新鮮,故產品的品質不穩,但也不能一概而論,部份省產白帶魚粉或沙丁魚粉品質亦佳。此外魚之大小、階段、產地、產卵期等均影響魚粉成分。
(2)摻 偽
由於魚粉係屬高價格產品,摻偽之可能性較高,任何稍具化學知識的人,均可經由魚粉的混合生產完全符合規格之產品,如果遇上矇混取巧的商人,可能會摻用廉價的劣等原料以圖魚目混珠,因此購買魚粉時非提高警覺不可,更不能過份依賴所訂之規格。
摻偽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尿素系樹脂、肉骨粉、蝦粉、下雜魚、不潔之禽畜肉、鋸木屑、花生殼粉、粗糠、鈣粉、貝殼粉、澱粉、糖蜜、尿素、硫胺酸、魚肝油、魚精粉、棉籽粕、蝙蝠糞、蹄角等,有些是為了提高蛋白質含量,有些是當增量劑使用,有些是用來改變成品物性,有些是調整風味、色澤用,有些兼有數種用途,但大多是廉價而不能消化吸收之物質。
(3)官能檢查
藉著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等來了解魚粉是否正常,並可經由放大鏡,、顯微鏡之檢查找出摻偽及過熱之現象,從而正確評斷原料之正確品質。
(4)分析化驗
(a)水分:應合於規格,愈低愈好,但太低(7%以上)則有過熱之嫌,胃蛋白消化率低,利用率亦差,且造成肌胃糜爛之可能性亦大。
(b)粗脂肪:含量宜低,超過12%之魚粉已不宜飼料用,因含油量多表示其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鮮,且產品貯存不易。
(c)粗蛋白質:粗蛋白含量之高低並不全然代表品質之優劣,但不失為判斷之指標,一般全魚魚粉之蛋白質應在63~70%間,太低可能屬下雜魚所製,太高則可能摻偽或劣質魚所製。
(d)灰分、鈣、磷:灰分高表骨多肉少,反之則骨少肉多,鈣、磷比例應一定,太多之鈣可能加入廉價之鈣源原料,灰分20%以上表非全魚所製。
(e)粗纖維,含量幾乎為零,太高表摻有纖維質之原料,如粗糠、木屑等。
(f)鹽酸不溶物:太多表混有砂石、粗糠等物質。
(g)胃蛋白消化率:此乃評價蛋白品質之重要依據,此法簡易可行,正常應在90%以上,否則可能加入皮革、羽毛粉等高蛋白物質。
(h)組織胺:含量愈高,引起肌胃糜爛之可能性愈大,一般而言沙丁魚、青花魚及南美洲等魚粉所含較高,白魚粉較低。
(i)Nitro sodimethylamine:此乃直火乾燥下之過熱產物,亦屬致癌物質之一,其量應在0.3ppm以下。
(j)水溶性氮比率:其量之多寡亦可了解製程中是否加入魚溶漿,一般加魚溶漿之全魚粉較高,約21%,未添加者較低,約10%左右,但不同魚種間其量亦略有差異。
(k)其他尚應測定之項目包括有尿素、木質素、鉻、氨態氮、蛋白質變質、脂肪品質、沙門氏菌等。





DPU Dipasena Indonesia

2000 DPU / Eric Kang
















飼料原料簡介及動物使用量之限制


壹、穀類飼料(Cereal Grains)
  
玉米、高梁等穀類是禽畜配合飼料中之主要原料,其配合使用量最多,但因其屬於硬質性原料,致較不適宜於養殖水產配合飼料。


對養殖水產的飼用價值:
玉米油含18:26必需脂肪酸,可作為淡水魚類之脂肪酸供應來源,玉米含大量之澱粉,但β-starch佔有40~50%,因此魚類在消化上較困難,因魚類之維持活動能量,主要為脂肪及碳水化合物轉移能量所供給,如魚類無法將玉米大量的β-starch加以消化,則在能量的供給上無實質的意義。黃色玉米含豐富之色素,可促進魚類體色之呈色效果。


如金魚、錦鯉、紅尼羅魚等能轉化Lutein,Crystoxanthin為Astaxanthin,蝦、蟹類能轉化β-carotene為Astaxanthin,又玉米之顆粒較堅硬,如無法在粉碎過程中加以細粉,則易造成魚類攝食後無法消化而堵塞肚門,且因無法進行排泄而導致死亡。腸內停留時間,而得以更充分的消化。


貳:植物油粕類飼料(Oil seed feeds)
  

植物之籽實經採油後剩下之殘粕、含蛋白質頗高,與穀類飼料同為配合飼料之主要原料。植物之籽實含有對禽畜之營養利用有礙之不良因子,例如生大豆含有胰蛋白? 抑制因子(Trypsin inhibitor)、血珠凝集素(Hemagglutin)、甲狀腺腫誘發因子(Goitrogenic)、尿素 (Urease)、及棉籽實中含有棉籽酚(Gossypol)、油菜籽含有硫氰酯類(Thiocyanate)、及黑芥子苜(Sinigrin)等配糖體之有毒成份,致採油後須經適當之處理以除去這些不良因子。

採油之方法有壓搾法、壓搾與溶劑並用法及溶劑法等三種,目前以溶劑法生產之油粕,品質較好,但需把殘留之溶劑處理委善為宜。

*大豆粕(Soybean meal)



大豆經採油後之產物予適當加熱處理乾燥而得之粕稱之,俗稱豆粉,雜食性水產飼料(虱目魚、吳郭魚等)亦普遍多量使用。大豆中含蛋白質為40%,脂肪為20%,而澱粉極少。

(1)蛋白質:大豆之蛋白中90%為水溶性蛋白,經加熱、凍結而不溶於水。構成之胺基酸其缺點為甲硫胺酸含量少,一般而言,價值高。
(2)脂肪:脂肪在常溫為黃色,半乾性油之液狀。構成脂肪酸中以含必需脂肪酸之亞麻油酸佔50%,但因其為不飽和脂肪酸,致較易氧化,致應注意貯藏之溫度,空氣接觸面等條件。脂肪中有1%之不皂化物,此為植物醇、色素、維他命E等所構成,又磷脂質佔大豆油中1.8?3.2%,具乳化作用。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約含20%,其構成為蔗糖27%,氧化澱粉16%、阿拉伯膠糖18%、半乳糖22%、纖維18%。
(4)維他命:維他命含量比穀類為多,發芽時,維他命C含量增加。
(5)礦物質:礦物質約有5%,鉀、磷、鈉、鎂等含量少,磷含0.6%,其中60%為Phytin態、利用率低。
(6)酵素:生大豆中含澱粉脢、蛋白質脢、脂肪脢、核糖核酸脢及尿素脢等酵素,此外抗胰蛋白脢(Trypsin inhibitor)之活性亦高,為生大豆消化不良之原因,但經加熱(82℃,10-20分鐘)則可提高其飼料價值。大豆粉可使用於魚料中已為不爭之事實,Liebowitz (1981)證明當能量與磷補足後,則大豆粉在鯰魚科中可完全取代曼哈頓魚粉,此結果顯示大豆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適合於鯰魚。
在鰻魚料中使用5%大豆粉,如配合適當,並不影響鰻魚之增重,但超過15%大豆粉時,則鰻魚增重顯著降低。
在蝦料經試驗,15%大豆粉,並不降低其飼料效率,但胺基酸之組成需平衡而良好,超出20%生長較緩。此外,虱目魚及吳郭魚飼料,大豆粉可做為其蛋白質之主要來源。
*亞麻仁粕(Lineseed meal)
  

亞麻種子經抽油後的粕,乾燥粉碎而得。亞麻種子之外皮由含有粘液之細胞構成,其含量為乾燥籽實的2~7%(粕重量之3 10%)其為能溶於水中之碳水化合物,主成份為醛糖之糖酸(Aldobionic acid)能被反芻動物之第一胃微生物或酵母所利用,但單胃動物無法利用。亞麻仁粕構成之胺基酸中離胺酸及甲硫胺酸含量甚少。

在未成熟的亞麻種子中含有少量的亞麻苦脢(Linamarin)及Linase(酵素)存在,在適當的溫度(40~50℃),適當的PH(2~8)及水分存在時,Linase(酵素)可作用於亞麻苦脢,使分解產生氰酸(HCN),具有毒性,但採用高溫採油時,則無此作用,且成熟種子不含或含甚少量之亞麻苦脢。此外亦有報導亞麻仁粕含有抗維生素B6因子存在,致使用亞麻仁粕於雞飼料時,應酌增添加維生素B6,以防止B6缺乏症。



*棉籽粕 (Cotton Seed meal)


棉籽粕內部為肉質,外部為生棉(Linter)及殼(hull)所構成。棉籽粕乃Linter採油後之殘渣,經乾燥而成。棉籽粕之色胺酸及甲硫胺酸含量高。而離胺酸含量低,且利用率亦差,維他命B1含量亦多,但受製造過程溫度而影響,礦物質中以磷含量最高,但亦為phytin態,利用率不大。不良因子去除方法:棉籽酚去除方法,目前有三種,其優劣點說明如下:
1.三種混合溶劑法:以Hexane:Aceton:Water=44:53:4比例之方法雖不降低其蛋白價值,而游離棉籽酚含量亦少至0.02%以下,但缺點為溶劑回收困難。


2.加12~18%水之高溫加熱處理法,雖可去除棉籽酚,但亦大量破壞胺基酸,為其缺點。


3.鐵鹽添加處理法: 以硫酸第一鐵等鐵鹽之處理法(1:4)亦可去除棉籽酚,此外以植酸脢(phytase)處理,亦可提高棉籽粕之飼料價值。


*花生粕 (Peanut meal Groundnut meal)


飼料用花生粕乃脫殼之花生仁經採油後所得之粕經乾燥而成。花生之成分雖與大豆相似,但脂肪高於大豆(45~50%),蛋白質低於大豆(25~30%)碳水化合物亦少(16%),花生粕之成份分析值如表78所示,蛋白質中不溶於水之球蛋白佔65%,而溶於水的卵蛋白(Albumin)佔7%,此與大豆蛋白不同。脂肪酸中,亞麻油酸佔大半以上(53~78%),而維生素中除A、D、C外,含量均多。對養殖魚類之飼用價值:花生粕4%使用於虱目魚及吳郭魚飼料,可改善飼料效率,且可使腹脂豐滿。


*油菜籽粕 (Rapeseed meal)


油菜種籽含油分為40%,經採油後之殘渣約有50%,此殘渣經適當加熱、乾燥粉碎而為菜籽粕,可用於飼料。不利營養特殊成分:(1)芥子酸 (Erucic acid)(2)含硫配糖體 (Glucoginolate) 及芥子脢 (Myrosinase) (3)單寧 (Tannins)。油菜籽之品種如芥子酸與含硫配糖二者含量均低者,稱“Double Low”,如加上粗纖維含量少,而熱能值高之品種,稱“Triple Low”,目前加拿大生產Double Low的Tower種約佔70%以上,此外,油菜籽中之含硫配糖體、可藉水;熱水浸出或乾熱處理;高壓加熱等方法以減少其含量。


*紅花籽粕 (Safflower meal)


飼料用紅花籽粕係紅花籽經採油後之產物,經乾燥粉碎而得之粕。紅花籽種子含油量為36~40%為大豆之二倍,蛋白質為20%、殼約佔種子之40%、致纖維高達30%,採油後殼佔60%,殼中因有20%為木質素 (Liginin),致其熱能值低,因種之較硬,內部殼粒軟,以物理方法將殼完全除去較難,如除去殼則蛋白質含量高達40%,價值高,其構成之胺基酸含離胺酸及含硫胺酸較少。
*椰子油粕 (Coconut meal)


椰子之胚乳部經乾燥為乾核 (copra),含油量約為66%,其採油後之產物即為椰子油粕。


*胡麻油粕 (Sesame meal)


胡麻種籽約含油脂50%,採油後之殘渣,經乾燥而成胡麻油粕,胡麻油粕之蛋白質含量因產地而有40%與45%二者之分,蛋白質中離胺酸之含量非常的少,而甲硫胺酸及色胺酸含量則很高.


*向日葵籽粕 (Sunflowersesd meal)


向日葵種子約含油脂40%,經榨油之殘渣,乾燥即成向日葵籽粕。向日葵種籽之殼厚,因而其脫殼程度及製油法,則很容易影響其成分,完全脫殼之向日葵籽粕,其成分如棉籽粕般良好,構成蛋白質之限制胺基酸為離胺酸,如充分添加,則再添加甲硫胺酸之效果明顯。代謝熱能值因脫殼之程度,如與粗纖維之含量及殘存油脂含量成直線相關。礦物質中,與其他油粕類含有同程度之鈣,是維他命乃群之優良給源。向日葵籽粕至目前猶未有含有毒物質之報告。


參. 動物性類飼料



動物性類飼料包括魚粉類、家畜屠宰場副產物、家禽屠宰場副產物、乳製品等蛋白質飼料及動物性油脂等。

(一) 魚粉 (fish meal)
魚粉為配合飼料中重要動物性蛋白質飼料之來源,由於國內所使用魚粉大部份由不同地區之國家進口,來源複雜且品質不一。

構成成份:


魚類之體成份,因魚種而異,但同一魚種因漁獲期、漁場、魚齡等而有所變動,例如產卵前,魚體含油量高,含蛋白質亦豐富,而排卵後,其蛋白質及脂肪含量則非常低,水分含量反而高。由於產卵,其維他命A、D、B12之含量亦隨之變動,又稚魚至成魚之成長階段其成分亦有變動。魚肉多為球蛋白型,較畜肉含硬蛋白質少,褐色魚之色素蛋白大部分為肌血紅素,而白身魚則含肌血紅素極少。


魚類,尤其是海產魚所含脂質,含有多量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酸敗,而產生油臭,如可食部份,含多量脂肪,則肝臟脂肪含量少,僅而全體的3%~10%,但如助宗鱈魚,可食部含脂肪少,則肝臟含脂肪多,為全體70%以上。礦物質主要成分中,磷係以磷酸鈣形態存在,海產魚含碘較陸上動物多。生魚或貝殼含有維他命B1分解酵素 (Thiamase),尤以魚內臟含量最多,但經加熱處理即被破壞。


飼料價值:

以各種蛋白質飼料餵予白來航雛雞,其蛋白質價值之比較,魚粉之飼料價值較其他蛋白質飼料為高,而白魚粉之價值優於鯡魚粉,魚粉之乾燥方法不同,則其飼料價值亦異,真空乾燥法較佳,而直火式乾燥法之魚粉則價值低。魚粉是養殖魚類飼料之主要蛋白質來源。養鰻飼料之魚粉,使用配合率高達 60 – 70%。

魚粉的品質影響養鰻飼料之餌料效率頗大。魚粉中之澱粉量及魚粉油脂酸敗之程度影響養鰻飼料之粘性,應予注意。



魚粉係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含有8~10%油脂,且大部份為不飽和脂肪酸,在製造過程時雖添加有抗氧化劑,但如長期儲存或儲存不當,則其蛋白質易腐敗,脂肪易酸敗、品質低劣。魚粉長期於高溫下(55℃)貯藏,則其熱能值降低,添加抗氧化劑,則可防止熱能之降低。本省魚粉以進口為多,因此其貯存時間較長,為不使品質低下,應儲存於15℃以下最佳。

(二)魚溶粉 (Fish soluble , dried)、混合魚溶粉 (Mixed fish soluble soluble meal)


魚溶粉係魚粉製造時,原料魚之煮汁及榨汁經遠心分離後之水溶性魚黏液 (fish stick water),經濃縮乾燥而成,或以魚體內臟經自體消化 (Autolysis) 後之液狀物經遠心分離魚肝油後之蛋白液濃縮乾燥而成。


上述水溶性魚黏液或分離魚肝後之蛋白液,含水分約為85~90%,經濃縮為含水分約40%之魚溶漿 (condensed fish soluble),再以脫脂米糠、麩皮等具吸附性之飼料吸附後,乾燥而得產品,即稱混合魚溶物,俗稱魚精粉。本省目前所使用之魚溶物及混合魚溶物大部份由日本進口而來。魚溶粉及混合魚溶粉所含蛋白質以水溶性蛋白為主,其中部份屬非蛋白態氮、水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亦多,另含有豐富的U.G.F (未知生長因子)。



(三) 蝦粉 (Shrimp meal)、蝦殼粉 (Shrimp shell meal)

蝦隻將可食部份除去後之新鮮蝦雜,經乾燥粉碎之產品即稱蝦粉,含鹽量為3~7%。由純粹蝦殼乾燥粉碎後之產品稱蝦殼粉。


蝦粉及蝦殼粉之成份隨原料、品種、處理方法及鮮度之不同而有很大之變化,蝦粉含蛋白質約35-40%左右,可當蛋白質來源使用,但其中部份蛋白質來自幾丁質之氮,利用價值低。



而蝦殼粉之蛋白質則大部份來自幾丁質,利用率甚差,蝦殼是等量碳酸鈣和幾丁質 (chitin) 構成,碳酸鈣可當鈣源利用,而幾丁質則無營養價值,幾丁質是一種類似纖維素之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含有2000~3000個由B-1.4鏈連接之N- 乙醯葡萄胺 (N-Acetylglucosamine),因含氮故在分析上會有蛋白質成分,此部份蛋白去除後之真正蛋白質,係來自體內及內臟,致品質佳,蝦粉及蝦殼粉亦含有部份脂肪,該油含有高量不飽和脂肪酸,並富含膽鹼、磷脂及膽固醇等成分。

蝦粉及蝦殼粉含有還原蝦紅素 (Astaxanthin),具有著色效果。為魚蝦類之誘引劑及著色劑、蝦類飼料配合量約5-10%,效果良好,但應注意其品質及新鮮度。


(四) 烏賊粉 (Squid meal)、烏賊內臟粉 (Squid organ meal)

將不能食用之烏賊殘屑 (頭、足為主) 乾燥粉碎之產品稱烏賊粉,如以烏賊之頭、足、內臟等不可食用部份經自家消化或醱酵後,再分離油脂,經乾燥粉碎後之產品,即稱烏賊內臟粉。

烏賊粉及烏賊內臟粉僅使用於水產飼料,純正烏賊粉為優良之蛋白質來源飼料,胺基酸組成良好,所含胺基酸成分對蝦具強烈誘引作用,且含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是蝦、蟹不可或缺的良好飼料原料,良質烏賊內臟粉其效果亦佳。又部份烏賊內臟原料中含有高量烏賊墨汁,若未予去除,其產品因引起嗅覺麻痺而造成拒食之現象,應予注意。劣質烏賊內臟粉利用率不佳,應避免使用。


(五) 肉粉 (Meat meal)、肉骨粉 (Meat and bone meal)


肉粉或肉骨粉乃肉品加工廠、屠宰場等產生之副產品,將可食部份除去後之殘骨、皮、脂肪、內臟及碎肉等,經去除脂肪,乾燥粉碎而得之產品。

分 類:
肉骨粉 (Meat and bone meal):含磷量應在4.4%以上,胃蛋白脢不可消化物應在14%以下,胃蛋白不可消化之粗蛋白質應在11%以下.



肉粉 (Meat meal):含磷量應在4.4%以下,即含骨頭少之產品。


肉粉及肉骨粉中蛋白質主要來自(1)磷脂 (卵磷脂、腦磷脂等)。(2)無機氮 (尿素、肌酸等)。(3)角質蛋白 (角蹄、毛等)。(4)結締組織蛋白。(5)水解蛋白。(6)肌肉組織蛋白,其中磷脂、無機氮、角質蛋白等毫無利用價值,而結締組織蛋白及水解蛋白其利用率差,而肌肉組織蛋白之利用價值最高。
 
(六) 血 粉 (Blood meal)



家畜之清潔,新鮮血液,經乾燥成粉未,稱血粉。
豬血粉含有較多的組織酸、精胺酸、脯胺酸、甘胺酸及異白胺酸,而牛血粉含有較多的離胺酸、羥丁胺酸、纈胺酸、白胺酸、酪胺酸及苯丙胺酸。一般而言,製造血粉的溫度愈高和時間愈長,則血粉的品質愈差。冷凍乾燥的血粉貯藏在37℃下七天,其化學有效性離胺酸含量下降10%,而在121℃下,其化學有效性離胺酸含量每小時下降2.5~5%,顯示血粉對熱的損害並不敏感,但是製造溫度達143℃時,則血粉中化學有效性離胺酸劇烈下降,當溫度達193℃,在空氣鼓動的情況下,其化學有效性離胺酸下降95。


蛋白質含量高,可供各種禽、畜、水產及寵物飼料之蛋白質來源,但胺基酸含量頗不平衡,血粉吸濕性強,飼料廠配合不當,易造成架橋及堵塞問題。
 
(七) 水解羽毛粉 (Feather meal)



將家禽之羽毛,經高壓加熱處理,加水分解後乾燥粉碎,即得水解羽毛粉,日本飼料安全法規定,水解羽毛粉之單味飼料含粗蛋白質80%以上,粗灰分3%以下,胃蛋白脢消化率75%以上。


羽毛蛋白質的主要成份為雙硫結合 (-S-S-) 之角蛋白 (Keratin),經加壓加熱處理後,可將之分解,以提高其蛋白質利用價值,但受處理時間及壓力之差所影響,如處理不足則胃蛋白脢消化率低,處理過度,雖胃蛋白脢消化率提高,但胺基酸 (尤其是胱胺酸) 將被破壞,降低蛋白質品質。
 
(八) 脫脂奶粉 (Dried Skimmed milk)



乳經加熱後,遠心分離,將比重輕的乳油分離後即得脫脂奶,經濃縮後,再乾燥成粉狀,即為脫脂奶粉,因已去除乳脂,致脂肪含量在0.1%以下,其保存性良好。一般而言,品質良好的脫脂奶粉是各種稚魚苗的良好飼料原料,脫脂乳粉含有對鰻魚之誘餌物質是鰻魚之良好誘引劑,配合於幼鰻飼料中3~5%,效果良好。


(九) 乳清粉 (Dried whey)


牛乳或脫脂乳製造酪時所得之副產物乳清液,經濃縮乾燥而得乳清粉,因已去除脂肪及酪蛋白,致主成份為乳糖。乾燥乳清粉含乳糖70%,蛋白質12~13%,乳糖含量多寡左右其熱能值,乳清粉之蛋白質與酪蛋白 (Cusein),同為良質的蛋白質,礦物質中以鈣、磷及硫含量頗豐,而維生素以B群含量最多。


肆、穀物及農產製造副產物類飼料


農產製造副產物如澱粉製造副產物之澱粉粕,玉米筋質粉,玉米筋質料等;製糖副產物之糖蜜;醱酵副產物之醬油粕、酵母等及莖類之苜蓿粉等,均可用於配合飼料。
  

農產製造副產物如澱粉製造副產物之澱粉粕,玉米筋質粉,玉米筋質料等;製糖副產物之糖蜜;醱酵副產物之醬油粕、酵母等及莖?類之苜蓿粉等,均可用於配合飼料。


(一) 米糠 (Rice bran)、脫脂米糠 (Solvent extracted rice bran)


米糠乃糙米精白之副產物,含量約佔9 – 10%,其成分包括果皮層、種皮層、胚芽層及混有少量的碎米、粗糠、鈣粉等,俗稱生糠。製酒用之生糠,因精白度較高,故澱粉含量多,顏色較白,另稱為酒糠或白糠,飼料價值優於米糠。脫脂米糠乃米糠經溶劑採油後之產物,因含量甚少,不易酸敗,較易貯存。


又米糠含有活性高的抗胰蛋白 (Trypsin Inhibitor) 會阻礙蛋白質之消化利用率,此外微量元素中以維生素B群及錳、磷之含量較多,其磷亦為 phytin態磷,利用率較差又多餵米糠,因其phytin acid含量高,亦會影響鈣、鋅、鎂、鐵等之利用,不容忽視。


米糠含油量高達14%左右,且含多量酵素及微生物作用,致易酸敗,酵素中以脂肪分解酵素 (Lipase) 及氧化酵素 (oxidase) 為甚,在穀粒中,脂肪與酵素位於不同部位,故不起作用,但碾米後,油及酵素均混入米糠中,易發生水解,而導致米糠急速酸敗,米糠脫油及加熱即可破壞酵素避免酸敗之進行。此外降低貯存溫度及添加EDTA可延緩氧化酸敗之速度,但添加抗氧化劑則無抑制效果,其取代量愈高,則其成績愈差。


昔日之養魚即以米糠作為衍生藻類之飼料,目前之養魚採用完全配合飼料,米糠為草食性及雜食性養魚完全配合飼料之重要原料,此乃米糠可提供魚類之重要脂肪酸及維生素,尤其魚類對米糠脂肪之利用率高,且維生素中肌醇之含量高,對魚類之成長關係密切,魚類對於米糠中所含蛋白質之利用率不高。


粗糠 (Rice hull) 是所有穀物外穀中營養最低之部份,沒有飼料利用價值,一般多當作配合飼料之填充物或預混劑之賦形劑、抗結塊劑等。


(二) 麩皮 (wheat bran)、粉頭 (wheat flour middlings)、及小麥胚芽粉 (wheat germ meal)


小麥製麵粉之際,將產生22-25%之麩皮,3~5%粉頭及0.7~1%之胚芽等副產物,可做為配合飼料之原料。


麩皮之成分雖與脫脂米糠類似,但其胺基酸組成較佳,消化率亦略優於脫脂米糠,麩皮含維生素B群及E含量高,A、D較少,礦物質含量亦豐,磷亦為植酸態磷,約佔75左右,因含有植酸脢,致其利用率優於脫脂米糠,約為30%。麩皮含脂肪約4%,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因含脂解脢,故易變質生蟲,又麩皮纖維含量高,致熱能低。


粉頭乃介於麵粉與麩皮間之產品,兼具兩者之特性,適口性佳。因具粘性,故有助於打粒料之成型。


1.小麥胚芽含有多量脂肪、良質蛋白質、各種酵素、維生素、礦物質及未知生長因子,又全粒之小麥,其維生素B1含量有64%,存於胚芽,於1 kg胚芽含有3 g之維生素E,為維生素E之豐富來源,但未處理生的小麥胚芽具有生長抑制因子,會造成胰臟肥大,降低脂肪利用率,並影響增重,但經高壓加熱或脫脂處理後則可除去。


麩皮可適量用於草食性及雜食性之魚類,效果良好,其蛋白質消化率尚高,吳郭魚約為80%,因熱能不高,不宜多用,粉頭使用於養魚飼料,有助於粘結性之提高,但粉頭之品質很難保持一致,為其缺點。


(三) 玉米筋質粉 (Com gluten meal)、玉米筋質料(Corn gluten feeds)、玉米胚芽粕 (Corn gern meal)玉米澱粉加工廠製造澱粉時之副產物如玉米蛋白、玉米胚芽、玉米皮及其他成分等均為良好之飼料原料。


玉米筋質粉 (corn gluten meal),乃製造玉米澱粉或玉米糖漿時,其原料玉米除去澱粉、胚芽及玉米外皮後所剩下之蛋白質部份,即為玉米筋質粉,俗稱玉米蛋白,其回收率為6-8%,因蛋白質含量之不同分為含蛋白質41%或60%以上者二種。


玉米筋質料 (Corn gluten feed),乃製造玉米澱粉或玉米糖漿時,其原料玉米除去澱粉、蛋白筋粉及胚芽後所剩之副產品,乾燥即為玉米筋質料,其內容物可能包括部份玉米浸漬物或玉米胚芽粕。
玉米筋質粉因蛋白質含量高,消化率佳,熱能利用率亦不佳,是良好的養魚飼料,且亦可用作某些魚類之發色劑,玉米筋質料對養魚之飼料價值不高,雜食性魚類配合量不宜超過5%。玉米筋質粉因蛋白質含量高,消化率佳,熱能利用率亦不佳,是良好的養魚飼料,且亦可用作某些魚類之發色劑,玉米筋質料對養魚之飼料價值不高,雜食性魚類配合量不宜超過5%。
 
伍、油脂類 ( Fat and Oil )



油脂包括油類 ( oil,常溫為液體 ),脂類 ( fats,常溫為固體 )、蠟類 ( waxes,由脂肪酸與甘油以外之高級醇類所成之酯 )、及複合脂類 ( compound Lipids,由脂肪酸與醇類及其他基團所成之酯 ) 等。油脂俗稱脂質 ( Lipid ) 為構成生物細胞之重要成分,致為飼料之主要成分,尤其是高熱能飼料不可或缺之原料。水產配合飼料則以魚油為主,亦併用大豆油者。
(一) 植物油脂 ( vegetable fat ):
乃由油籽實類種子提煉所得之油脂,其成分以三甘油脂為主總脂肪酸含量在 90%以上,不皂化物 2% 以下,不溶物 1% 以下。



(二) 水產動物油 ( Marine oil ):
乃自魚體或魚內臟提煉所得之油脂產品,如飼料用鯉魚油、飼料用墨罕敦魚魚油、飼料用鮪魚油及鱈魚肝油等。



(三) 粉末油脂 ( fat powder ):
油脂經特殊處理,使呈粉末狀,以利添加,儲存及搬運,但成本較貴。

  
油脂在室溫下將產生自動氧化作用、氧氣和不飽和脂肪酸之雙鏈發生化合作用,先產生過氧化物 ( peroxide )、再分解為醛類及酮類,致有臭油垢味,不受歡迎。氧化後之脂肪品質較差,其影響如下:


(A)飼料效率及消化率降低,致增重差,並偶有脫毛現象發生。(B)維生素及色素受破壞,(C)酵素不活化、蛋白質及胺基酸不溶化,(D)發生下痢,並有拒食之現象發生。   

魚類添加油脂不但可供應其必需脂肪酸及熱能,且具節省蛋白質之效果、添加油脂,有直接添加於配合飼料者,亦有給飼前再與飼料拌合者。目前使用之油脂有大豆油、米糠油、魚肝油及魚油等,不同魚類對不同油源之消化率均不同。淡水魚中之鱄魚、鯉魚、香魚、虱目魚等,對大豆油、鱈魚肝油之效果差別不大,但海水魚中之加臘、青魽等魚,對大豆油與鱈魚肝油之效果則差異甚大,此乃淡水魚與海水魚所需之必需脂肪酸不同所致,淡水魚將 C18:3W3 之脂肪酸轉換成 C22:6W3 之作用有 70%,而海水魚,則無此作用,因此海水魚必需供應鱈魚肝油等水產動物油,而淡水魚則可以部分大豆油取代使用以降低成本。

陸、酵母粉 ( Dried yeast )
以碳水化合物 ( 如糖蜜、木材廢液、石油等 ),及氮源 ( 硫酸銨、尿素、豆粉等作為營養源,利用 Torula、Saccharomyces、Condida ) 等菌種培養酵母,培養後之產品經乾燥即得酵母粉。
酵母粉之粗蛋白質含量均高,脂肪低、纖維與灰分含量視酵母來源而異,酵母之胺基酸組成以離胺酸含量較高,甲硫胺酸較低,蛋白質消化率尚可,酵母粉含豐富之維生素,尤以 B 群之菸鹼酸、膽鹼、B2、泛酸及葉酸等含量均很高,礦物質中,鈣含量較少,但磷、鉀之含量均多。